
基本信息:陈春梅,女,山东泰安,中共党员,讲师。
教育背景:西北师范大学,2018年,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信号与信息处理。教学工作:主要承担《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一流课程《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负责人、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教学团队负责人。
科研成果:主持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参与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在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4篇;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的科研、教学奖励:2021-2022年学院获得教学优秀奖;2022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理工科组)中获得一等奖;2022-2023年学院获得“远景特级教师”;在2023-2024年获得教学优秀奖。
教学成果:十四届蓝桥杯—山东赛区嵌入式设计与开发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得省二等奖;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集成电路设计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得省一等奖;2023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得省二等奖;2024年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指导学生获得省三等奖;第十五届蓝桥杯,指导学生获得省三等奖;第十六届蓝桥杯在EDA设计与开发大学组,指导学生获得省一等奖。

基本信息:马社祥,男,甘肃,民进会员,教授/博导。
教育背景:西安交通大学、2002、信息与通信、博士;
西北大学、1993、基础数学、硕士;
西北师范大学、1986、数学、学士。
研究方向:无线通信与导航技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教学工作:《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数字信号处理》、《数据结构与算法》、《信息论与编码》等。
科研成果:主持和参与完成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完成了数十项横向科研项目;发表一百多篇科研论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实现成果转化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项;参与完成了省部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1项,并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项;主持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1项,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1项;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基本信息:王春玲,女,籍贯:山东泰安肥城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副教授。山东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教育背景:1989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电机系自动化仪表专业,学士学位;2002年于山东科技大学获得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智能测控技术和EDA技术方向研究。
教学工作:主要承担《自动控制原理》、《EDA技术》、《单片机技术》等课程教学,其中主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为山东省级精品课程;主持课程《EDA技术》获评山东省在线课程(智慧树平台)。
科研成果:主持市级科研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2项,校级教研项目3项,参与省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教研项目3项;主编专著2部;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获得校级科研1等奖、3等奖各1次,校级教学成果奖励多次;主持横向科研项目、2项。
教学成果:指导学生参与蓝桥杯等国家级、省级竞赛获得1、2、3等奖多次;曾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多次。

闫晓兵,男,山东泰安人,中国党员,副教授,中国电子协会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员、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2020年取得电子信息专业工程技术序列高级工程师资格。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及其自动化实现,熟悉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基于Altium Designer的硬件电路设计,熟悉C51、TMS320F系列DSP、STM32系列处理器的C语言编程,应用知识面广,工程经验丰富。
教学工作:主要承担了《硬件电路设计与应用》、《嵌入式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布线》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2023年度校级一流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负责人,2024年度校级一流本科课程“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负责人。近年来,完面各类研究课题4项;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2篇(通信作者1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第一发明人)、实用新型专利7项(第一发明人2项);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学科竞赛并获奖。

基本信息:林健,男,山东泰安人,中共党员,讲师。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渤海大学
毕业时间:2012年6月23日
所学专业: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学历:研究生
学位:硕士
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神经网络控制
教学工作:主要承担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技术、硬件电路设计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参与数字电子技术和通信原理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和教学团队建设。
科研成果:
代表性论文:
[1]林健,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团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J],计算机与自主智能研究进展
[2]林健,数字电子技术驱动下的低功耗嵌入式系统优化设计[J],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
[3]林健,闫晓兵,孟慧.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研究与创新
[4]林健.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工程研究与应用
[5]林健.新型编码技术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工程研究与应用
[6]林健,陈春梅,董晓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安全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J].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
[7]林健,闫晓兵,孙大伟.基于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在雷达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与质量管理
教学成果:
1、2024-2025学年远景教学优秀奖;
2、指导学生参加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项目实战赛-AI办公赛项全国选拔赛二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参加十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山东赛区EDA设计与开发大学组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指导学生参加十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山东赛区单片机设计与开发大学组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基本信息:董晓晨,女,山东省菏泽市,群众,助教。
教育背景:青岛大学,毕业于2019年6月,计算机技术,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
教学工作:《嵌入式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基础》、《Python应用程序设计》
科研成果:
应用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省级,参与)
以实践和创新为导向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省级,参与)
电子信息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与发展研究.(省级,参与)
“数智时代”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省级,参与)
基于课程思政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学改革.(校级思政专项一般项目,参与)
大数据时代泰安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与党史教育融合研究.(省级,参与)
信号处理技术在无线光通信中的应用[J].信息与电脑.
一种通信设备用防尘机构.(实用新型专利)
教学成果:
指导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获得三等奖。

基本信息:李爽、硕士研究生
毕业院校及专业:中国民航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主要研究方向:雷达信号处理
工作部门:通信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教研室
主要讲授课程:
《光纤通信原理》
《光缆工程与测量技术》
《现代信息网络》
《综合布线技术》
科研论文及竞赛获奖:
短相干处理间隔条件下机载监视雷达风电场杂波抑制方法[J].信号处理.
Clutter Suppression Method of Wind Farm for Airborne Array Radar Based on Multi-Channel Data Joint Processing[C]. IET International Radar Conference 2023.
基于BPDN的航管监视雷达风电场杂波抑制[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2022, 40(5):8-14.
指导学生于蓝桥杯竞赛和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得多个省级奖项。

基本信息:孟慧,性别:女,籍贯:山东省泰安市,政治面貌:共青团员,职称:助教
教育背景:研究生为国家公派留学,毕业于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所学专业为电子学与纳米电子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本科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大三期间国家公派赴俄罗斯留学,本科获得双学位。
研究方向:电子学与纳米电子学;集成电路
教学工作:主要承担《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现代信息网络》《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综合布线》等课程。
科研成果:
(一)主持或参与课题项目
1.主持省级课题“大数据时代泰安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播与党史教育融合研究”;
2.参与省级课题“应用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科研项目
参与俄罗斯基金会赞助项目:A. S. Kuraptsev主导的“低维系统原子团光学特性的控制”。
(三)发表论文
1.Radiation Trapping in a Three-Dimensional Disordered Atomic Ensemble inside aWaveguide,ISSN 1062-8738, Bulletin of the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Physics, 2022, Vol. 86, No. 6, pp. 661–664.
2.深度学习算法助力电子学中复杂信号的实时精准处理研究,数码设计
3.高性能集成电路中的量子点互联技术研究,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
4.中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对比研究,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5.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思政研究,今日文摘
教学成果:
(一)个人荣誉
2025年度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理科组)荣获“一等奖”
(二)指导学生获奖
1.指导学生获得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项目实战赛-AI办公赛项全国选拔赛三等奖;
2.指导学生获得第十六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山东赛区EDA设计与开发二等奖。

基本信息:张燕青,女,山东省德州市,共青团员,助教。
教育背景:聊城大学,毕业于2024年6月,信息与通信工程,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
教学工作:《综合布线与信息系统集成》、《电路分析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科研成果:
[1]Y. Zhang et al., "Envelope-Free Optical Vernier Method Enabled High-Sensitivity 2-D Bending Measurements Based on a Seven-Core Fiber Sensor," in IEEE Sensors Journal, vol. 25, no. 11, pp. 19282-19289, 1 June1, 2025.
[2]Wei, T., Zhang, Y., Zhang, L., Tian, Z., Nie, Z., Yao, Y., & Wang, M. (2024). Research on Ultra-High Sensitivity Fiber-Optic Cascaded Fabry-Perot Resonator Optical Sensor Based on the Comb-Spectrum Vernier Effect.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Zhang Y, Ma H, Yao Y, et al. Femtosecond Laser Line-by-Line Inscribed Seven Core Fiber Cascaded Fabry–Perot Cavity and Its Vectorial Bending Sensing Application[C] Photonics. MDPI, 2023, 10(6): 605.
[3]Zha H, Zhang Y, Bei G, et al. Microcavity Mach-Zehnder refractive index sensing in LiTaO3 crystal waveguides by a combination of femtosecond laser inscription and diamond blade dicing[J]. Optical Materials, 2023, 146: 114538.
[4]Wei T, Zhang Y, Zhang L, et al. Research on Ultra-High Sensitivity Fiber-Optic Cascaded Fabry-Perot Resonator Optical Sensor Based on the Comb-Spectrum Vernier Effect[J].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2024.
[5]徐堃,玄成聪,张燕青,等.基于飞秒激光刻写的微腔型波导马赫-曾德干涉器及其折射率传感性能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1-8.
[6]Tian, Z., Yao, Y., Yuan, J., Zhang, L., Chen, N. K., Zhang, Y.,Wu, Q. Post chemical etching of tapered seven-core fiber sensor for enhanced figure of merit[J]. Optics Letters, 2022, 47(18): 4672-4675.

基本信息:孙大伟,男,山东省日照人,群众,助教。
教育背景:2021年毕业于青岛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并取得工学硕士学位
研究方向:主要研究方向为信号与信息处理;光子晶体。
教学工作:主要承担课程《现代信息网络》《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信息论与编码》《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等课程。
科研成果:主持校级教改项目《基于课程思政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学改革》,在《科研成果与传播》发表论文《职业道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以《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为例》。
教学成果:指导学生参与竞赛获得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电子工艺技能比赛省级二等奖;第九届华为ICT大赛实践赛省级一等奖;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级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