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AI语音助手
豆包+AI图片修复
无线传输+AI视频生成
AI助老集市+“软件工程”志愿者
这些王炸组合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科技画面?
本学期,通信工程学院“向往的生活”专项志愿服务队将对以往的社区为老志愿服务项目“奶奶的朝阳计划”助力空巢女性志愿服务项目进行全面升级与改造,结合学生专业特长以及当下人工智能技术以及DeepSeek、豆包等软件技术,开展“空巢老人AI护航计划”志愿服务项目,进而促进AI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老年群体,推动智能科技在老年群体中的实际应用。
3月12日下午,志愿者们来到华新社区与社区居民共同探索AI助老技术,帮助老年人提升健康、生活质量和情感体验,用技术实现“老有所享、智有所依”的愿景。



AI心电监护,为老人提供了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在健康管理区AI技术化身“健康守护者”,一款名为“AI心电监护”的设备吸引了许多爷爷奶奶的注意,它可以实时检测心电图数据,借助云端算法分析心脏的健康状况,短时间内生成健康报告,为老人提供建议。一边的“AI中医把脉仪”则像是中医和现代科技跨界融合的“智慧郎中”,通过模拟中医把脉的手法,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解读老年人的脉象信息,让古老的中医焕发出新的生机。




AI亚健康,详细的报告一键生成
“AI亚健康”检测项目则像一个隐形医生,可以对老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扫描。老人只需要把手放在特定的仪器上,设备就可以迅速开始工作。血压、体温、心率等等,瞬间生成人体健康报告,当它检测到异常时,就会发出提示,实现亚健康的早发现,早预防。肩颈部按摩仪和颈椎按摩仪同样是热门体验项目,它们通过精准的按摩程序,有效缓解老年人肩颈部位的疲劳和不适,放松紧绷的肌肉。“好舒服,感觉我的整个身体都放松下来了。”奶奶在体验过后连连感叹。



AI照片打印机,修复过往的记忆
AI真正的意义,在于技术赋予人心的温暖。“这是58年拍的,我的父亲一生就只留下了这两张照片。”一位奶奶说,她拿出手机找到一张黑白照片,照片上是她的父亲。志愿者把照片导入到照片修复程序中,模糊的五官经过分辨率技术重现清晰,原本暗淡的影像焕发出鲜活的色彩。照片中的父亲俊朗帅气,坚毅的眼神清晰可见。奶奶颤抖着双手接过照片,一瞬间红了眼眶。她久久凝视着照片,手指轻轻抚摸着照片上父亲的脸庞,仿佛穿过了时空,又回到了和父亲相处的美好时光,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紧地把照片贴在胸口,像是抱住了最珍贵的宝贝。当一张张老旧的照片逐渐变得清晰,AI技术在此刻化作“时光修复师”,让尘封的记忆重焕新生。




AI设备体验,老年人也有潮科范儿
“猛听得金鼓响花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老人戴上VR智能眼镜,瞬间穿越至京剧的舞台,随着《穆桂英挂帅》的唱腔摇头晃脑。另一侧的“AI绘画解锁情绪密码”项目则通过艺术疗愈心灵。老年人即兴创作绘画后,AI系统基于色彩、线条和构图分析情绪状态,生成心理疏导建议。一位参与体验的老人表示:“画完画,机器说我今天心情很平静,还推荐我听轻音乐,确实说到我心坎里了。”

本次AI智慧助老体验集市的成功举办,是通信工程学院AI护航计划的开端,不仅彰显了AI技术在老龄化社会中的巨大潜力,更为社区互动和关爱老年人开辟了创新模式。相信在科技的温情关怀下,老年人将能享有更加健康、便捷、愉悦的生活,为他们的晚年增添更多色彩。未来,通信工程学院将持续聚焦AI智慧助老领域,开发更加符合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场景下的智慧养老智能系统,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